中国自主研发抗癌新药首次获得美国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抗癌新药做得越来越棒了。
1月15日,我国新药研发的领军企业百济神州(BeiGene)发布消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其在研抗癌新药——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zanubrutinib——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年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
突破性疗法认定既代表FDA对药物的肯定,药物的审评批准也会明显加快
什么是”突破性疗法认定”(Breakthrough Therapy designation)?
”突破性疗法认定是美国FDA鼓励新药研发的四项激励措施之一,也是FDA支持力度最大的一项加快措施,得到认定的在研新药的审评速度将明显加快。”据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全球药政事务负责人闫小军女士介绍,在研新药能否获得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取决于两项标准:一是该药是用于治疗严重的或威胁生命的疾病;二是疗效特别好,即:其初步临床试验表明,该药在一个或多个有临床意义的终点指标上与现有疗法相比有显著改善。
”根据FDA指导原则,研发中的新药若获得突破性疗法的认定,将享受一系列优惠待遇,包括:FDA审评人员悉心指导设计有效的药物开发计划,和FDA更多的沟通交流机会及FDA及时的反馈,有高级管理人员参与的政策和审评资源支持,以及滚动审评和NDA申报后的优先审评的资格等。”闫小军介绍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与创新法案》对上述优惠措施的落实做了具体、详细的规定,以确保得到认定的新药以最快的速度通过临床审评和上市注册等。”因此,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不仅代表着FDA对这一在研药物的肯定,也会加快候选药物的开发、审评。”
她举例说,由百时美施贵宝开发的那武利尤单抗注射液,由阿斯利康开发的甲磺酸奥西替尼片等药物,都曾获得过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其审评、上市速度也明显快于其他药物。
”近年来,中国到美国FDA申请临床的在研新药已有多个,但尚无在抗肿瘤药领域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的,zanubrutinib是第一个。”闫小军说。
套细胞淋巴瘤诊断时通常为晚期,目前缺乏理想药物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B、T或NK细胞的含多种亚型的恶性肿瘤。套细胞淋巴瘤(MCL)通常是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起源于”套区”的B细胞。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有70800起新增NHL病例,其中MCL新增病例为总数的6%(约4200起)。2013年,中国大陆的淋巴瘤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4.2例,死亡率为每10万人中2.2例,在最常见癌症中排名第十一位,在癌症死亡主要原因中排名第十。虽然个别患者病程呈惰性进展——也就是进展缓慢,但是MCL通常预后很差,中位生存期为三至四年。”更让人忧虑的是,MCL在诊断时通常已经处于疾病晚期。”闫小军说。
Zanubrutinib正在全球开展广泛临床
总部位于北京的百济神州,是一家以研发为基础的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分子靶向和免疫肿瘤疗法的研发。闫小军告诉记者,Zanubrutinib(项目代号BGB-3111)是一款在研的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小分子抑制剂,目前正在全球进行广泛的关键性临床试验项目,作为单药和与其他疗法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包括多种淋巴瘤在内的血液肿瘤。
据介绍,zanubrutinib正在进行的全球性临床研究包括:一项已完成患者入组的针对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对比伊布替尼的全球3期临床研究;一项针对初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的全球3期临床研究;一项与GAZYVA®(奥比妥珠单抗)联合用药治疗复发/难治性(R/R)滤泡性淋巴瘤的全球关键性2期临床研究;一项针对R/R CLL/ SLL患者对比伊布替尼的全球3期临床研究;一项全球1期临床研究。
在中国,zanubrutinib已完成了两项关键性2期临床试验,分别用于治疗MCL患者和CLL/SLL患者;用于治疗WM患者的关键2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已经完成。据悉,zanubrutinib也已被纳入十三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立项支持。
在美国,zanubrutinib除了获得治疗成年MCL患者的突破性疗法认定,美国FDA还授予其治疗WM患者的快速通道资格(fast track designation)。
”同时,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正在对zanubrutinib用于治疗R/R MCL和R/R CLL/SLL的新药上市申请进行审评,两者均被纳入优先审评。”闫小军说。
中国抗癌药研发开花结果,患者的选择越来越多
肿瘤是目前威胁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药物治疗依然是首选。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的大力支持和药监新政的激励下,恒瑞、石药等知名老药企开始由仿制转向新药研发,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研发新秀不断涌现,中国的抗癌新药研发开花结果,多个抗癌新药陆续获批上市,抗癌药只能仿制和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正在改变。
仅以2018年为例。国家药监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有共48个全新药品获批上市,其中38个为进口,10个是国产。在10个国产药物中,有9个是全球首次批准的新分子药物,在数量上首次超过EMA(欧洲药品管理局)和PMDA(日本药品和医疗器械局);其中多数为抗癌新药,如恒瑞的吡咯替尼、正大天晴的安罗替尼、和记黄埔的呋喹替尼、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等;其中,特瑞普利单抗和信迪利单抗为国产PD-1单抗药物,打破了进口肿瘤免疫药物的垄断。
可以肯定的是,今后我国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会越来越多,质量也会越来越好,价格也会越来越便宜。